转自搜狐:
“我现在不能跟你说太久,现在是来咨询的人很多很多。”中国生物武汉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和治疗项目工作组负责爱心捐献的联系人吴晓对记者说。
2月13日晚,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资讯发布会上表示,医院在开展康复病人的恢复期血浆治疗,目前显示出初步效果。
临床治疗进展曙光初现
恢复期血浆治疗是将从已康复患者身上采集富含抗体的血液,经过处理后,输注给其他患者的治疗方法。
在缺乏疫苗和有效药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一度备受期待。
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提出,“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
2月7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资讯发布会上先容,“在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除了抗病毒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一些新的诊疗技术的应用也会进一步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恢复期血浆的治疗,在深圳三院已经开始使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月13日晚,国资委官方微博消息称,中国生物企业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开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经过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首期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目前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临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疗12至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
中国生物称,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中国生物研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新冠病毒特免血浆的采集、制备和系列检测过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制备工艺成熟,所需时间短。目前,由中国生物承担的“2019-nCoV感染恢复期患者特异血浆和特异免疫球蛋白制备”项目,已获得科技部组织制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立项。
另据了解,武汉目前已设立三个采集点,分批采集了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起效关键在于“抗体”
事实上,早在100多年前,康复患者血浆制品就已经被用来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恢复期血浆治疗属于被动免疫治疗的一种方法,起效的关键在于“抗体”。
“抗体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武器之一,针对病毒的中和性抗体一旦产生,不但量大而且持久,从而高度有效地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内,而病毒不能进入细胞,就不能繁殖、扩增,细胞外的病毒就会逐渐自身分解,抗体神奇之处也就在于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黄波先容,抗体发挥作用的途径分为两类: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可以理解为“御敌于国门外”;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也就是“杀敌于国门内”。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李辉团队近日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治疗有药可期》,文中提到也了“恢复期血浆”:既往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期血浆治疗能够降低重症甲型流感及SARS-CoV感染患者病死率。
但文章同时提出,2016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关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非随机比较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输注多达500毫升恢复血浆组,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输注的恢复期血浆中和抗体滴度不高。
文章指出,恢复期血浆的采集必须在合适的时机,保证其具有较高的中和抗体滴度。恢复期血浆获取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应在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中进一步评估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应当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
抗体治疗也有潜在风险
“对于新冠肺炎,太多希翼寄托于抗体,但抗体并非一般理解的那样简单,并不是说机体只要有了抗体就能够将病毒清除。对于抗体的复杂性,甚至对疾病加重的一面,大家需要有足够的认识。”黄波强调。
中和性表面抗体主要是通过阻止病毒进入肺上皮细胞来发挥保护作用的。非中和性表面抗体可以介导病毒进入巨噬细胞。
黄波说,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巨噬细胞会将抗体介导的病毒吞噬后,再递送到胞内降解的部位,将病毒进行降解,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在病毒感染的中后期,由于各种炎性刺激信号的作用,巨噬细胞就不能将吞噬的病毒进行很好降解。相反,病毒却利用某种手段逃逸,在巨噬细胞内存活。“这样一来,存活在巨噬细胞内的病毒一方面会合成新的病毒颗粒,促进传染;另一方面会刺激巨噬细胞释放过多促炎因子,这样还造成肺部免疫损伤。”
“尤其是,病毒有可能通过巨噬细胞促进炎症风暴。”黄波强调,新型冠状病毒对肺部细胞的损伤,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病人的死亡,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过度激活,释放出大量促炎因子,典型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形成所谓的细胞因子风暴,学名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病理损伤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的损伤和通透性增加。“促进炎症风暴有可能是抗体治疗的一个潜在风险。”
黄波还先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物质RNA位于核心,被核衣壳蛋白包裹,再外面是一层包膜,包膜上有多种蛋白质,这些病毒蛋白质都是异己的蛋白质。“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种异己的蛋白质,机体都有可能产生专门针对它的抗体。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个体体内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针对病毒的抗体。但大多数抗体其实没有抗病毒的作用,只有识别病毒颗粒表面蛋白质的抗体,才可能有抗病毒作用。”
“当然,如果将灭活的病毒颗粒直接注射体内,引发机体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这便是传统的疫苗,产生预防接种的效果,当前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也是遵循这一基本原理。”黄波也指出,目前恢复期血浆治疗取得进展,这对于疫苗研发也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因为接种疫苗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抗体,其实是要产生针对病毒颗粒表面蛋白的中和抗体。将疫苗接种机体,产生抗体很容易,但是要产生这种保护性中和抗体却很不容易,这给疫苗研发带来巨大挑战,大家应持谨慎的态度,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04号
京ICP备:14023670号-1转自搜狐:
“我现在不能跟你说太久,现在是来咨询的人很多很多。”中国生物武汉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和治疗项目工作组负责爱心捐献的联系人吴晓对记者说。
2月13日晚,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资讯发布会上表示,医院在开展康复病人的恢复期血浆治疗,目前显示出初步效果。
临床治疗进展曙光初现
恢复期血浆治疗是将从已康复患者身上采集富含抗体的血液,经过处理后,输注给其他患者的治疗方法。
在缺乏疫苗和有效药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一度备受期待。
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提出,“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
2月7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资讯发布会上先容,“在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除了抗病毒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一些新的诊疗技术的应用也会进一步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恢复期血浆的治疗,在深圳三院已经开始使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月13日晚,国资委官方微博消息称,中国生物企业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开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经过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首期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目前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临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疗12至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
中国生物称,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中国生物研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新冠病毒特免血浆的采集、制备和系列检测过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制备工艺成熟,所需时间短。目前,由中国生物承担的“2019-nCoV感染恢复期患者特异血浆和特异免疫球蛋白制备”项目,已获得科技部组织制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立项。
另据了解,武汉目前已设立三个采集点,分批采集了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起效关键在于“抗体”
事实上,早在100多年前,康复患者血浆制品就已经被用来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恢复期血浆治疗属于被动免疫治疗的一种方法,起效的关键在于“抗体”。
“抗体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武器之一,针对病毒的中和性抗体一旦产生,不但量大而且持久,从而高度有效地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内,而病毒不能进入细胞,就不能繁殖、扩增,细胞外的病毒就会逐渐自身分解,抗体神奇之处也就在于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黄波先容,抗体发挥作用的途径分为两类: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可以理解为“御敌于国门外”;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也就是“杀敌于国门内”。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李辉团队近日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治疗有药可期》,文中提到也了“恢复期血浆”:既往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期血浆治疗能够降低重症甲型流感及SARS-CoV感染患者病死率。
但文章同时提出,2016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关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非随机比较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输注多达500毫升恢复血浆组,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输注的恢复期血浆中和抗体滴度不高。
文章指出,恢复期血浆的采集必须在合适的时机,保证其具有较高的中和抗体滴度。恢复期血浆获取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应在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中进一步评估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应当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
抗体治疗也有潜在风险
“对于新冠肺炎,太多希翼寄托于抗体,但抗体并非一般理解的那样简单,并不是说机体只要有了抗体就能够将病毒清除。对于抗体的复杂性,甚至对疾病加重的一面,大家需要有足够的认识。”黄波强调。
中和性表面抗体主要是通过阻止病毒进入肺上皮细胞来发挥保护作用的。非中和性表面抗体可以介导病毒进入巨噬细胞。
黄波说,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巨噬细胞会将抗体介导的病毒吞噬后,再递送到胞内降解的部位,将病毒进行降解,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在病毒感染的中后期,由于各种炎性刺激信号的作用,巨噬细胞就不能将吞噬的病毒进行很好降解。相反,病毒却利用某种手段逃逸,在巨噬细胞内存活。“这样一来,存活在巨噬细胞内的病毒一方面会合成新的病毒颗粒,促进传染;另一方面会刺激巨噬细胞释放过多促炎因子,这样还造成肺部免疫损伤。”
“尤其是,病毒有可能通过巨噬细胞促进炎症风暴。”黄波强调,新型冠状病毒对肺部细胞的损伤,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病人的死亡,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过度激活,释放出大量促炎因子,典型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形成所谓的细胞因子风暴,学名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病理损伤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的损伤和通透性增加。“促进炎症风暴有可能是抗体治疗的一个潜在风险。”
黄波还先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物质RNA位于核心,被核衣壳蛋白包裹,再外面是一层包膜,包膜上有多种蛋白质,这些病毒蛋白质都是异己的蛋白质。“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种异己的蛋白质,机体都有可能产生专门针对它的抗体。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个体体内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针对病毒的抗体。但大多数抗体其实没有抗病毒的作用,只有识别病毒颗粒表面蛋白质的抗体,才可能有抗病毒作用。”
“当然,如果将灭活的病毒颗粒直接注射体内,引发机体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这便是传统的疫苗,产生预防接种的效果,当前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也是遵循这一基本原理。”黄波也指出,目前恢复期血浆治疗取得进展,这对于疫苗研发也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因为接种疫苗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抗体,其实是要产生针对病毒颗粒表面蛋白的中和抗体。将疫苗接种机体,产生抗体很容易,但是要产生这种保护性中和抗体却很不容易,这给疫苗研发带来巨大挑战,大家应持谨慎的态度,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
公安备案号:11040102700104号